2020年5月28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顺利通过,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。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,是我国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对于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。只有将民法典付诸实践,才能真正把法典中保护私权、保障公平、促进交易、维护秩序、节约资源等具体规则落实到社会生活中,实现民法典倡导的自由、平等、公平、诚信、绿色等理念,实现其立法目的。具体来说:
要正确看待法律实施对于民法典的重要意义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,法治的核心要义是“良法善治”,如果说民法典本身是对制定“良法”的努力,那么其实施就是对“善治”的努力追求。传统观点认为,法的实施是将现有的规定适用于特定社会关系的单向过程,但这种认识是过于理想化的。社会生活尤其是民事活动千变万化、丰富多样,民法典的实施过程并非“自助售货机”般的机械运转,对法律条文的简单抄袭和援引注定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。民法典只能为民事活动提供基本的行为范式,法典的生命力真正体现于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具体案例。
要加强宣传教育,让权利理念深入人心。民法作为全面保障公民私权的法,系统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(不仅涵盖吃穿住行各个方面,还包括从生到死的所有阶段),并全面规定了权利遭受侵害后的救济途径。作为个体,我们可能极少和犯罪与刑罚有关联,也可以努力与行政机关、司法诉讼保持距离,但我们无法不参与民事活动。因此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尽快了解民法典,自觉将民法典的规则和理念运用于社会交往,畅享民法典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要尽快更新知识体系,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。民法典将于明年一月初正式实施,届时现行的民法总则、物权法、担保法、合同法、侵权责任法、婚姻法等法律将同时废止,法学研究人员、审判人员、公务员、律师、法科学生等群体要及时更新相关知识体系,重新系统梳理民法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,准确掌握最新的知识要点,为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好充分准备。
正如胎儿脱离母体后便要作为独立的个体,开启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,民法典一经诞生也被赋予了全新的、独立的意义,这种意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深入发掘、深刻阐释,把纸面的法转变为现实的行为规则和裁判准则。正因如此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“切实实施民法典”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,“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,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,更好保障人民权益。”
张茂月,男,浙江青田人,法学博士,曾在法律实务部门工作若干年,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;曾在《情报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中国科技论坛》、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;参与司法部和福建省重点调研课题各1项,执笔的调研报告获“2017年福建省重点课题”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;研究方向为法理学、法律职业伦理等。
北方民商法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天津网站建设